Posted on 28 June 2009.
論德修德著聖賢 語道悟道便成仙 書冊講習學士子 云曰如下啟明彰
子被人稱為至聖 曰云如下啟昭彰 德之不修非君子 之知修德是賢良
不養品德非賢聖 修真守一成才強 學之不講非君子 之知講習學問焉
不學不習非士子 講習學問是聖賢 聞到正理宜去做 義理聽到欲為焉
不去行為於義理 能否成人成地天 徙義成人是君子 不善不考非聖賢
善惡是非皆分曉 不要不改其缺點 能可知非當可救 改正自己可稱揚
是也孔子所憂慮 吾輩也是當如然 憂慮德之不修養 也不講習學問焉
此是論語書中云 乃是孔子之立場 大成至聖孔夫子 理論如上宜精研
論語書中有云:“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此理真正!
孔子說:品德不去修養,學問不去講習,聽到了義理卻不能實踐的去做,對缺點錯誤不能去改正,以上四種都是孔子所憂慮的!故明此理,為的君子必修品德,應講習學問,聞知正義要行為。對己返省,知其錯誤,須要改正,如此君子無所憂慮也!
孔子說明君子與世事沒有憂點,但對自己的品德若不涵養是很憂慮!故此為吾
德教門下不修其德,還有甚麼比此更憂慮呢。
今天
濟顛暫借大城至聖
孔夫子幾句明訓來闡明德理是愿勸告諸生,勉爾等共同學之、記之可。
恭錄 道濟佛尊乩諭於紫真閣
公元二00九年六月廿八日
Posted in 2009 年德理, 6月份, 德教德理
Posted on 25 June 2009.
抱一不二修成仙 樸慕天真性本善 子等都有天真性 曰云如下啟明彰
守住真一修道法 一乃留息為生長 存心向善歸本性 真一抱定行登天
乃是守一之方法 能可為之稱聖賢 通理明德並悟道 神人相通此理焉
少減酒色能養氣 慾望省點便安祥 約制飲吃能健體 食喝節制壽益長
一乃留息保存命 乃是修養之方向 留存生命為善作 息其慾食便安然
白刃刀架到脖子 刃傷臨頭得救焉 臨到災難思真一 頸上得救非害險
思道懷德並可救 一乃道法大自然 得失成敗皆如此 生死存亡也如然
知者真一不難覺 一始至終難守焉 不失守住才可以 難者堅守宜精研
難為成頂是修道 在說易口論地天 於時始終如一也 終局伊始不如然
守一存真是修道 之知欲行順自然 不可思議是真一 央修之人難登仙
可是守一存真性 以道為行德崇瞻 無盡永生從悟道 窮苦超脫登上天
此是葛洪有明訓 乃作勸世為修養 大道之行應鍛煉 理由如此啟昭彰
葛洪仙長樸子有云:“守一存真乃能通神,少欲約食,一乃留息,白刃臨頸思一得生,知一不難,難在於終,守之不失,可以無窮”!此理真正!
堅守住真一,就能保存天真的本性,就能與神仙相通,減少慾望 ,節制飲食,真一就能保存生命。在刀架臨到脖子上的生死存亡關頭,想著真一,也可以得救。要了解真一是不難的,難的是堅守真一始終如一。能夠守住真一不讓散失,那麼就可以永生了!故此修道的人就要守一存真,抱樸而已!知道不難難在修道。故明此理,入我德門,切要存真,抱一不二!能為如此可以登天,可以成仙!
今夕和尚暫借葛仙
抱樸子幾句道法來說明德理是愿勸告諸生勉爾等共同記之、學之、為之可!
恭錄 道濟佛尊乩諭於紫真閣
公元二00九年六月廿五日
Posted in 2009 年德理, 6月份, 德教德理
Posted on 21 June 2009.
聖賢闡理義深長 人生行世要主張 有係做人並處世 云日如下勸世篇
入水必定被水濕 水中弄濕是當然 憎怕濡水怎可以 濡濕著水何勉強
懷裡抱著腥臭味 臭氣怎能求芳香 求是依非怎可以 芳香自得莫求強
不要勉強多求取 可是順步行自然 得失一切作實現 也要為本行方便
此是聖人有明訓 乃作勸世化人間 大道之行應如此 理由分曉著聖賢
聖曰:“入水憎濡懷臭求芳,不可得也”!此理真正!
進入水中不想讓水弄濕,懷裡抱看腥臭卻想要聞到芳香,這是不可能實現的!意思就是要面對實現,不要作意外非份之想!如此做人行世並差不多可以也!
今天
濟顛暫借聖賢幾句明訓來闡明德理,意愿是希望你們為人行世不要多強求,順行自然,方便為本!如此當有幸福之得也!
恭錄 道濟佛尊乩諭於紫真閣
公元二00九年六月廿一日
Posted in 2009 年德理, 6月份, 德教德理
Posted on 18 June 2009.
葛洪有云成訓篇 洪道潛修啟悟盟 曰云所言抱樸子 日光昭映時白天
不知黑夜是怎樣 知晝者也是太陽 夜色如何應問月 月亮不知何白天
不要問日關黑夜 知夜問月何如然 晝間怎樣應問日 日月為明不相照
月知其夜日知晝 為此也是著聖賢 明曉一切知不了 而要知已的缺點
弗可全明與全識 能知者也短及長 兼知全部不可以 也是這樣不求強
此是葛洪有明訓 乃作君子之立場 大成的人明已上 理由通亘是聖賢
葛洪仙長抱樸子曰:“日不知夜,月不知晝,日月為明、弗能兼也”,此理真正!
太陽不知道黑夜是怎麼回事。而月亮也不知道白天是怎麼回事,像太陽月亮這宇宙中最明亮的東西都不能兼知黑夜與白天,何況人呢?意思就是再明智的人也有其極缺性。故此賢彥不全識,聖人不全明,他們都有各人的缺點。但是他們會曉自己的缺處,所以就與世無爭,不誇耀自強,如同日月的一樣!所以他們就會被人家稱為聖賢也!
今夕
濟顛暫用葛洪幾句明訓來闡明德理,是願勸告諸生,勉爾等共同學之、記之可!
恭錄 道濟佛尊乩諭於紫真閣
公元二00九年六月十八日
Posted in 2009 年德理, 6月份, 德教德理
Posted on 14 June 2009.
莊子有云成訓篇 子等應該學先賢 曰云如下闡明意 名譽之爭非優良
也會引起多險害 者是君子不爭強 相鬥名利非君子 軋傾別人失德焉
也不可欺於世也 知識爭鬥多險害 也是對己失美德 者是君子不誇揚
爭強爭名非君子 之知君子守清廉 器量與世無爭取 也是對人有虛謙
此樣二者非君子 二種好爭非聖賢 兇器已上不可用 器量應該欲謙讓
非賢品行不純正 所要抑制心壞念 以除邪念而歸正 盡修道德著聖賢
行為世上莫爭鬥 也知省己當高尚 此是莊子有明訓 乃作君子之立場
大成士子皆如上 理由通亘己上章
莊子曰:“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也,此二兇器非所以盡行也,此”。此理真正!
名譽是引起互相傾軋的原因,智慧是人家互相爭鬥的手段,這二者都是兇器。是不能使自己品行純正高尚的。意思就是要抑制自己對名譽和智慧的慾望,就可以使自己成為高尚純正的人也!
莊子這幾句哲理是勸告人們欲有謙虛之態度,應守清廉的品行。與世不爭。如此便成君子矣!
今天和尚暫借
莊子幾句明訓來闡明德理,是願警世,希望爾等共同勉之、學之、記之可!
恭錄 道濟佛尊乩諭於紫真閣
公元二00九年六月十四日
Posted in 2009 年德理, 6月份, 德教德理